拼音píng zé
注音ㄆ一ㄥˊ ㄗㄜˊ
繁体平則
1.中唐倡导“不平则鸣”、“陈言务去”的韩愈,在古文运动中功勋卓著,在诗歌艺术上也成就非凡。
2.不过,他们疾恶如仇,不平则鸣,拥有高贵的同情心,强烈的正义感。
3.不平则鸣,这是人之常情。小罗受了委屈,发几句牢骚,完全可以理解。
4.中国传统文论中有所谓“变风变雅”“美刺”“讽喻”“讽谏”“不平则鸣”等等主张,就是在主张文学的反思和批判功能。
5.不过,言归正传,换位思考,物不平则鸣。
6.我是一个人民代表,不平则鸣,反映市民要求,这是我份内的事。
7.物不平则鸣,这位考生发出了“公平、公正到哪里去了”的强烈质疑。
8.因珠能发音,人亦然,是以此珠功效名之,曰《亦乐(yue)》,为物、人皆同理,不平则鸣之意。
9.姑娘,所谓物不平则鸣,若不能用一己之力完成,只能假手于人,岂不是‘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’之故?你再看看这是何物?
10.物不平则鸣,当初那人爱你的时候,他好得像天使;转眼不爱了,就成了魔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