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áixuě

白雪


拼音bái xuě
注音ㄅㄞˊ ㄒㄩㄝˇ

白雪

词语解释

白雪[ bái xuě ]

⒈  洁白的雪。

⒉  比喻白色物。

⒊  古琴曲名。传为春秋晋师旷所作。

⒋  喻指高雅的诗词。

⒌  词调名。宋杨无咎创作。双调九十五字。

⒍  道教语。指水银。一说指唾液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洁白的雪。
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白雪之白,犹白玉之白与?”
战国 楚 宋玉 《登徒子好色赋》:“眉如翠羽,肌如白雪,腰如束素,齿如含贝。”
唐 岑参 《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》:“岸旁青草常不歇,空中白雪遥旋灭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四九回回目:“琉璃世界白雪红梅,脂粉香娃割腥啖膻。”
陈毅 《延安宝塔歌》:“红日照白雪,万众齐仰望。”

⒉  比喻白色物。

唐 张鷟 《游仙窟》:“黑云裁两鬢,白雪分双齿。”
宋 苏舜钦 《次韵和师黯》:“青云失路初心远,白雪盈簪壮志闲。”
宋 孙奕 《履斋示儿编·诗说·白雪黄云》:“诗人喜 荆公 ‘繰成白雪桑重緑,割尽黄云稻正青’之句,莫不极口称诵,而不知其有斧凿痕。窃谓雪不成繰,云不可割,请易繰为捲,易割为收,则丝麦自见。”
元 卢挚 《沉醉东风·春情》曲:“白雪柳絮飞,红雨桃花坠。”

⒊  古琴曲名。传为 春秋 晋 师旷 所作。

战国 楚 宋玉 《讽赋》:“中有鸣琴焉,臣援而鼓之,为《幽兰》、《白雪》之曲。”
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昔者 师旷 奏《白雪》之音,而神物为之下降。”
三国 魏 嵇康 《琴赋》:“扬《白雪》,发清角,理正声,奏妙曲。”
唐 李白 《月夜听卢子顺弹琴》诗:“《白雪》乱纤手,《緑水》清虚心。”
清 曹寅 《冬兰》诗:“此即希声曲,应和《白雪》弹。”

⒋  喻指高雅的诗词。

唐 罗隐 《秋日有酬》诗:“腰间印佩黄金重,卷里诗裁白雪高。”
前蜀 韦庄 《对酒》诗:“白雪篇篇丽,清酤盏盏深。”
宋 王禹偁 《次韵和仲咸送池秀才西游》:“青霄路在何难到,白雪才高岂易酬。”
清 陈维崧 《沁园春·同远公和友人赠答之作》词:“况白雪连箱,读之气尽;红牙一曲,闻者心灰。”

⒌  词调名。 宋 杨无咎 创作。双调九十五字。

《词谱》卷二四:“《白雪》,调见《逃禪集》, 杨无咎 自製曲题,本赋雪,故即以‘白雪’名调。”

⒍  道教语。指水银。一说指唾液。

唐 吕岩 《敲爻歌》:“拔取天根并地髓,白雪黄芽自长成。”
宋 苏轼 《辨道歌》:“离南为室坎为家,先凝白雪生黄芽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原来是三个妖魔,席地而坐……都在那里高谈阔论。讲的是立鼎安炉,摶砂炼汞,白雪黄芽,傍门外道。”

国语辞典

白雪[ bái xuě ]

⒈  白色的雪。
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「白雪之白,犹白玉之白欤?」

⒉  形容人肌肤洁白细致。

《文选·宋玉·神女赋》:「肌如白雪,腰如束素,齿如含贝。」

⒊  道家炼丹之术,常称水银为「白雪」。

《西游记·第一七回》:「讲的是立鼎安炉,抟砂炼汞;白雪黄芽,傍门外道。」

⒋  乐曲名。参见「阳春白雪」条。

英语snow

德语Schnee (S)​

分字解释


※ "白雪"的意思解释、白雪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送你一朵洁白雪花,你我情谊纯洁深厚;送你漫天璀璨烟火,愿你青春活力永驻;送你圣诞浓浓祝福,愿你快乐幸福久久。圣诞到了,要记得开心哦!

2.多么美丽的年华,在此地邂逅人生中第一场大雪,情不自禁的沉醉在冰天雪地的世界,迷恋上白雪皑皑的冬季。

3.为了名利的,为了高人一等的,为了不再忍饥挨饿的,让他们挣去吧!皑皑白雪一层又一层血迹终究被掩埋。

4.瑞雪纷飞新年到,冰天雪地问候到,漫天飞雪好运到,白雪皑皑喜事到,风花雪月爱情到,鹅毛大雪财神到,冰雪聪明金榜到!

5.眉如翠羽,肌如白雪,腰如束素,齿如含贝,双目晶莹,琼鼻高耸,匀称得无可挑剔。

6.冬天到了,外边的景色可真美呀!地上铺满了厚厚的白雪,房子和大树都穿上了雪白的冬装,天空变得低矮且苍白,一轮温暖的太阳挂在天边,像一个香喷喷的鸭蛋黄。

7.西边画的漫天飞雪中,三个骑马的汉子,背后一座山岗,皑皑白雪,之中有一草庵,汉子们正回首遥望,都神情茫然,若有所失。

8.书法家毕亚弟曾是钱永刚的同学,当天他在签名簿写下“白雪阳春称雅范,高山流水悼幽魂”的诗句悼念伯母。

9.吴天再一次爬上山峰,看着身下的皑皑白雪,看着周遭十几公里的果林,一时间心绪骤然变化,这一刻吴天心胸宽阔,忘却了平日里的阴谋诡计。

10.湖边皑皑白雪,一袭白衣的女子静立于湖边,敛眉横笛,笛声清越婉转,哀而不伤,尤其在这天湖雪上,群峰围绕下听来,如清泉漱石,哓风朝露,有出尘乘风,飘飘欲仙之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