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ōng

大公


拼音dà gōng
注音ㄉㄚˋ ㄍㄨㄥ
词性名词


大公

词语解释

大公[ dà gōng ]

⒈  中世纪欧洲国家君主或大封建主的一种称号。地位低于国王,高于公爵。其辖地称为“大公国”。如基辅罗斯、保加利亚、摩尔多瓦等国的君主都曾称大公,而奥地利则长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大公国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以天下为公。

汉 刘向 《说苑·至公》:“古有行大公者,帝 尧 是也……得 舜 而传之,不私於其子孙也。”

⒉  极其公正。

宋 周煇 《清波别志》卷上:“徽宗 尝对辅臣语及 元祐、绍圣 事,皆欲以大公至正之道,扶偏救弊。”
清 顾炎武 《酬李处士因笃》:“吾道贵大公,片言折邪妄。”
邹韬奋 茅盾 等《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》:“深望领导抗战之领袖与政府,以大勇大公之心,毅然决然,当机立断。”

⒊  即 太公望 ( 吕尚 )。辅佐 武王 灭 商 有功,封于 齐。

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昔 召康公 命我先君 大公 曰:‘五侯九伯,女实征之,以夹辅 周 室!’”
刘文淇 疏证:“太公,谓 吕尚 也…… 梁履绳 曰:‘始封之君,子孙尊为太公。 《齐世家》:文王 得吾先君 太公。《田敬仲世家》亦称 田和 为太公,是也。’”

国语辞典

大公[ dà gōng ]

⒈  极公平无私。

汉·刘向《说苑·卷一四·至公》:「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,左右请求之,共王曰:『止,楚人遗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焉。』仲尼闻之曰:『惜乎其不大,亦曰人遗弓,人得之而已,何必楚也。』仲尼所谓大公也。」

至公

⒉  大伯。对父辈的尊称。

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「隔壁张大公是老邻舍,从小儿看你大,你可过去作别一声。」

⒊  欧洲对介于国王与公爵之间,地位在公爵之上,拥有独立主权的王子的称号。

⒋  俗称房屋建筑物公共设施的一部分。泛指所有住户全体共同使用分摊的部分,如屋顶突出物、大厅、门廓、地下避难室与楼梯间、法定停车位、机电设备室、水塔及公用游乐空间等。

德语Großherzog (Gesch)​

法语grand-duc

分字解释


※ "大公"的意思解释、大公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原来,骆家辉并非“大公无私”,甚至还有“抠抠索索”贪小便宜之嫌。

2.因此,自私自利,消极怠工,贪污腐化,风头主义等等,是最可鄙的;而大公无私,积极努力,克己奉公,埋头苦干的精神,才是可尊敬的。

3.身为公务员就当处事光明磊落,大公无私。

4.他因大公无私而众叛亲离。

5.和大生产相联系的无产阶级,把大公无私的思想,提高到新的高度。

6.公私不分,则无由赏罚;人君之根本便是大公无私,秉公而断,使政清人和!

7.据香港《大公报》报道,香港东涌蓝天海岸三名男女保安疑因感情轇轕,爆出令人震惊的杀人血案。

8.据香港《大公报》报道,香港东涌蓝天海岸三名男女保安疑因感情轇轕,爆出令人震惊的杀人血案。

9.在我们球队,每一个球员都大公无私,他们总是以自己球队利益为重,他们比赛的目的就是让球队获得胜利。

10.大公司没效率,小公司没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