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在魏阙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《庄子·让王》:“身在江海之上,心居乎魏阙之下。”谓臣民心在朝廷,关心国事。魏阙,古代天子和诸侯宫外的楼观,其下悬布法令,因以代称朝廷。
出处《庄子·让王》:“身在江海之上,心居乎魏阙之下。”
例子三国·魏·阮籍《达庄论》:“中山子牟心在魏阙,而詹子不距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xīn zài wèi què
注音ㄒ一ㄣ ㄗㄞˋ ㄨㄟˋ ㄑㄩㄝˋ
繁体心在魏闕
感情心在魏阙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近义词心驰魏阙、心瞻魏阙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信口开合(意思解释)
- 捻神捻鬼(意思解释)
- 斩草除根(意思解释)
- 扫地出门(意思解释)
- 结党营私(意思解释)
- 掉以轻心(意思解释)
- 一干二净(意思解释)
- 经纬天下(意思解释)
- 触目皆是(意思解释)
- 饱食暖衣(意思解释)
- 铁树开花(意思解释)
- 融会贯通(意思解释)
- 将伯之呼(意思解释)
- 一条龙(意思解释)
- 牛骥同槽(意思解释)
- 起死回生(意思解释)
- 斗南一人(意思解释)
- 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(意思解释)
- 笑貌声音(意思解释)
- 今古奇观(意思解释)
- 慌不择路(意思解释)
- 扣人心弦(意思解释)
- 逢人说项(意思解释)
- 屦及剑及(意思解释)
- 无计可施(意思解释)
- 金玉满堂(意思解释)
- 临危授命(意思解释)
- 珠联璧合(意思解释)
※ 心在魏阙的意思解释、心在魏阙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坐薪悬胆 | 坐卧在柴草上,悬胆尝其味。比喻刻苦自励,奋发图强。 |
致远恐泥 | 致远:到达远方,比喻委以重任;泥:阻滞拘泥,难行。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。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。 |
来去无踪 | 踪:脚印。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。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。 |
暮史朝经 | 经:指儒家经典。晚上读史书,早晨读经书。形容勤奋好学。 |
视微知着 | 看到细微迹象,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。 |
同室操戈 | 自家人动刀枪。泛指内部相争。操:拿;戈:古代的一种兵器。 |
没里没外 | 里外不分,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。 |
慷慨悲歌 | 情绪激昂地唱歌,以抒发悲壮的胸怀。 |
安步当车 | 安:安详从容;不慌不忙。步:步行;当:代替。不慌不忙地步行;权当是乘车。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。 |
危急关头 |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,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。 |
诈奸不及 | 犹言十分奸诈。 |
语重心长 | 重:郑重。恳切话说得诚恳;有分量;心意深长。 |
著手成春 | 著手:动手接触。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后比喻医术高明。 |
香火姻缘 |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“香火因缘”。《北史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绵里藏针 | 绵絮里边藏着针。比喻外表温柔;内心尖刻厉害;也比喻柔中有刚。 |
双柑斗酒 |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。 |
性命攸关 | 攸:所。形容事关重大,非常紧要 |
飞蛾扑火 | 蛾:像蝴蝶似的昆虫。飞蛾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寻死路;自取灭亡。 |
冒失鬼 | 言语、举动鲁莽、轻率的人。 |
饿殍遍野 | 殍:人饿死后的尸体。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。 |
是非曲直 | 曲:无理;直:有理。指对事物的评断。 |
烟消云散 | 消:消失;散:散去。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。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。也作“云消雾散”。 |
广开言路 | 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。 |
久假不归 | 假:借;归:归还。本指长期借用一直不归还。后指长期告假不回来。 |
说来话长 | 表示事情很复杂,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(多指不大愉快的事)。 |
墨汁未干 | 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。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(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)。 |
罪魁祸首 | 作恶犯罪的头子(魁、首:头目)。指坏事的根子。 |
举棋不定 | 举:拿起;拿着。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。比喻临事犹豫不决;拿不定主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