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剖判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犹言开天辟地。
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称引天地剖判以来,五德转移,治各有宜。”
例子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陆贾传》:“自天地剖判,未始有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tiān dì pōu pàn
注音ㄊ一ㄢ ㄉ一ˋ ㄆㄡ ㄆㄢˋ
感情天地剖判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近义词开天辟地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(意思解释)
- 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(意思解释)
- 自怨自艾(意思解释)
- 付之一炬(意思解释)
- 形影相顾(意思解释)
- 举世混浊(意思解释)
- 七搭八扯(意思解释)
- 草菅人命(意思解释)
- 掉以轻心(意思解释)
- 胆寒发竖(意思解释)
- 拉大旗作虎皮(意思解释)
- 咄咄逼人(意思解释)
- 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(意思解释)
- 自命不凡(意思解释)
- 偶一为之(意思解释)
- 孝子贤孙(意思解释)
- 共商国是(意思解释)
- 风虎云龙(意思解释)
- 白首之心(意思解释)
- 叫苦连天(意思解释)
- 欺人自欺(意思解释)
- 狼吞虎咽(意思解释)
- 斗南一人(意思解释)
- 不在话下(意思解释)
- 一刹那(意思解释)
- 满面春风(意思解释)
- 赤胆忠心(意思解释)
- 避俗趋新(意思解释)
※ 天地剖判的意思解释、天地剖判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服低做小 | 形容低声下气,巴结奉承。 |
魑魅魍魉 | 魑魅:也作“螭魅”;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;魍魉:亦作“罔两”;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。指害人的鬼怪。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。原作“魑魅罔两”。 |
石枯松老 | 枯:干枯。石头干裂,松树老朽。形容历时极为久远。 |
黄台之瓜 | 黄台:指《黄台瓜辞》,为唐李贤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。比喻不堪再摘。 |
蠢蠢欲动 | 蠢蠢:爬虫蠕动的样子。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。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;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。 |
进本退末 | 本:根本;末:枝节。指重视根本、主要的东西,抑制直接、次要的。 |
算无遗策 | 算:计划;遗策:失算。形容策划精密准确,从来没有失算。 |
高步阔视 | 同“高视阔步”。 |
铁面无私 | 形容公正严明;不讲情面。铁面:比喻刚直无私。 |
溢于言表 | 超出言语以外。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。 |
过而能改 |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。 |
节哀顺变 | 抑制哀伤,顺应变故。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。 |
风俗人情 |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、礼节、习惯等。 |
己溺己饥 | 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 |
妻儿老小 | 指全家人。用在表示家族负担。 |
一鼓作气 |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
风虎云龙 | 虎啸生风,龙起生云。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。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,贤臣遇明君。 |
共为唇齿 | 比喻互相辅助。 |
凤协鸾和 | 形容夫妻和睦,感情融洽。 |
似是而非 | 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 |
欺人自欺 | 自欺:自我欺骗。欺骗自己,也欺骗别人。 |
不合时宜 | 时宜:当时的需要或时尚。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。 |
凌云之志 | 凌云:高入云霄的志气。形容远大的志向。 |
狂风暴雨 | 大风大雨。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。 |
北斗之尊 |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。比喻地位非常尊贵。 |
经国之才 |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。 |
识时务者为俊杰 |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,是聪明能干的人。认清时代潮流势,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。 |
顾影自怜 | 看着影子;自己怜惜自己。原形容孤独失意;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