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头评足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。现也比喻对人对事任意挑剔。
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:“众情颠倒,品头论足,纷纷如狂。”
例子你应该多干点实事,不要总品头评足。
基础信息
拼音pǐn tóu píng zú
注音ㄆ一ㄣˇ ㄊㄡˊ ㄆ一ㄥˊ ㄗㄨˊ
繁体品頭評足
感情品头评足是贬义词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近义词说三道四、评头品足
英语make frivolous remarks about a woman's appearance( find fault;be overcritical)
俄语придирчиво оценивать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捻神捻鬼(意思解释)
- 学贯中西(意思解释)
- 鬼怕恶人(意思解释)
- 失魂丧胆(意思解释)
- 人面兽心(意思解释)
- 满腹经纶(意思解释)
- 如臂使指(意思解释)
- 材轻德薄(意思解释)
- 苦口之药(意思解释)
- 兵微将寡(意思解释)
- 东施效颦(意思解释)
- 香火姻缘(意思解释)
- 家破人亡(意思解释)
- 湖光山色(意思解释)
- 尽诚竭节(意思解释)
- 卑鄙龌龊(意思解释)
- 轻重缓急(意思解释)
- 无影无踪(意思解释)
- 迷离惝恍(意思解释)
- 改恶向善(意思解释)
- 形形色色(意思解释)
- 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(意思解释)
- 西学东渐(意思解释)
- 声驰千里(意思解释)
- 扯旗放炮(意思解释)
- 振聋发聩(意思解释)
- 口是心非(意思解释)
- 一清二楚(意思解释)
※ 品头评足的意思解释、品头评足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日月合壁 | 日月同时上升,出现于阴历的朔日。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。 |
水至清则无鱼 | 水太清,鱼就存不住身,对人要求太苛刻,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。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,就不能团结人。 |
秋水伊人 |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。 |
犀牛望月 |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。 |
歇斯底里 | 情绪异常激动,举止失常。 |
材轻德薄 | 指才德疏浅。有时用为谦词。 |
不到黄河心不死 |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。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。 |
一鼻子灰 |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。《红楼梦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这里,没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会他们去。” |
共商国是 |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 |
春去冬来 | 春天过去,冬天到来。形容时光流逝 |
美人迟暮 |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。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。 |
各行其是 | 行:做;是:对的;其是:他自己认为是对的。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。形容思想、行动不一致。 |
闲情逸致 | 逸:安闲;致:兴致。指毫无事物所累;轻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 |
过甚其词 | 话说得太过分;与实际不相符。 |
岁寒三友 | 松、竹经冬不凋,梅花耐寒开放,因此有“岁寒三友”之称。 |
无所畏惧 | 畏惧:害怕。没有什么可害怕的。形容什么也不怕。 |
群山四应 | 应:应和。四面群山纷纷响应。比喻一声号召,人们群起响应。 |
他山之石 | 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、错误的外力。 |
甘拜下风 |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。自认不如对方;表示真心佩服。 |
识时务者为俊杰 |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,是聪明能干的人。认清时代潮流势,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。 |
妨功害能 | 压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。 |
阿时趋俗 | 阿:迎合。迎合时尚和世俗。 |
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 | 鲍鱼:咸鱼;肆:店铺。如同进入咸鱼店,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。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。 |
打开天窗说亮话 | 比喻无须规避,公开说明。 |
变态百出 |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。 |
见所不见 | 见“见所未见”。 |
变化无方 | 方:方向,引申为准则。善于变化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。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,变化多端。 |
不言而喻 | 言:说明;喻:了解;明白。不用说就可以明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