刍荛之言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割草打柴人的话。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。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。
出处《诗经 大雅 板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
例子巧匠何曾弃樗栎,刍荛之言或有益。(宋 李清照《上枢密韩肖胄》诗)
基础信息
拼音chú ráo zhī yán
注音ㄔㄨˊ ㄖㄠˊ ㄓ 一ㄢˊ
繁体芻蕘之言
感情刍荛之言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宾语;用作讲话者的谦词。
近义词刍荛之见
反义词远见卓识
英语shallow remark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度外之人(意思解释)
- 易子而教(意思解释)
- 大惑不解(意思解释)
- 男女授受不亲(意思解释)
- 绳锯木断(意思解释)
- 动荡不定(意思解释)
- 三人行,必有我师(意思解释)
- 蹑手蹑脚(意思解释)
- 沤沫槿艳(意思解释)
- 进道若退(意思解释)
- 扬威耀武(意思解释)
- 结驷连骑(意思解释)
- 直捣黄龙(意思解释)
- 酒后茶余(意思解释)
- 今是昨非(意思解释)
- 形影相吊(意思解释)
- 一鼓作气(意思解释)
- 清风劲节(意思解释)
- 背乡离井(意思解释)
- 图穷匕见(意思解释)
- 呼风唤雨(意思解释)
- 麻木不仁(意思解释)
- 荡然无余(意思解释)
- 骂骂咧咧(意思解释)
- 头上末下(意思解释)
- 末大必折(意思解释)
- 服气吞露(意思解释)
- 大起大落(意思解释)
※ 刍荛之言的意思解释、刍荛之言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命根子 | 有生命或精力来源的东西。比喻最受人重视的晚辈或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。 |
食指大动 |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,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。 |
顺口溜 | 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。 |
满腹经纶 | 腹:肚子;经纶:理出丝绪叫经;编丝成绳叫纶。引申为人的才学、本领、谋略等。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。 |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| 蔽:遮盖;泰山:山名。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,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。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体。 |
防患于未然 | 患:灾祸;未然:没有这样,指尚未形成。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。 |
旧地重游 | 重新来到曾经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。 |
自强不息 | 自觉地努力向上;永不停步。息:停止。 |
如法炮制 |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。现指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。 |
拉大旗作虎皮 |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、蒙骗人。 |
铺天盖地 | 铺:把东西散开;盖:笼罩;遮蔽。遮住天;盖住地。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。来势猛烈。也作“遮天盖地”。 |
进道若退 |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。 |
鬼鬼祟祟 | 迷信的人指鬼怪;或指鬼怪害人。形容行为偷偷摸摸;不光明正大。 |
祖传秘方 | 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。 |
不治之症 | 治不好的病、绝症。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、错误。 |
饭囊酒瓮 |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,不会做事的人。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。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锺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锺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锺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举世无敌 |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。 |
扭直作曲 | 比喻是非颠倒。 |
口坠天花 | 据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·序品》载,佛祖说法,感动天神,“六欲诸天及天子众,以天福力雨种种华:优钵罗华,波头摩华……于虚空中缤纷乱坠”,“天华乱坠满虚空,众香普熏于大会”。后遂以“口坠天花”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。华,同“花”。 |
贤母良妻 | 见“贤妻良母”。 |
珠还合浦 | 合浦:汉代郡名,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。 |
粉墨登场 | 粉墨: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。指化装后登台演戏。比喻乔装打扮一番;登上政治舞台。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;像演戏一样活动。 |
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 | 将:统率,指挥。比喻越多越好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轻重缓急 | 缓:慢;不急。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;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。 |
坐以待毙 | 待:等待;毙:死。坐着等死。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。 |
万变不离其宗 | 宗:宗旨、目的。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,其本质或目的不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