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兼文武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。
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卢植传》:“熹平四年,九江蛮反,四府选植才兼文武,拜九江太守,蛮寇宾服。”
例子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第八回:“故博王友文,才兼文武,识达古今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cái jiān wén wǔ
注音ㄘㄞˊ ㄐ一ㄢ ㄨㄣˊ ㄨˇ
感情才兼文武是褒义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文武全才。
近义词文武双全、能文能武
反义词不文不武
英语be endowed with civil and martial virtues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居功自满(意思解释)
- 改过迁善(意思解释)
- 空空荡荡(意思解释)
- 望风扑影(意思解释)
- 如履薄冰(意思解释)
- 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(意思解释)
- 学而时习之(意思解释)
- 广阔天地(意思解释)
- 谦受益,满招损(意思解释)
- 百战百胜(意思解释)
- 出头露面(意思解释)
- 反治其身(意思解释)
- 百无一是(意思解释)
- 敲诈勒索(意思解释)
- 谠言直声(意思解释)
- 俭以养德(意思解释)
- 公才公望(意思解释)
- 异途同归(意思解释)
- 三十三天(意思解释)
- 斗水活鳞(意思解释)
- 道山学海(意思解释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释)
- 战战业业(意思解释)
- 立地书橱(意思解释)
- 从天而降(意思解释)
- 黄钟毁弃(意思解释)
- 似曾相识(意思解释)
- 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(意思解释)
※ 才兼文武的意思解释、才兼文武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豆萁燃豆 | 比喻兄弟相残。 |
物阜民安 | 阜:丰富。物产丰富,人民安乐。 |
骄生惯养 | 骄:通“娇”。指娇生惯养。 |
杀手锏 | 喻指取胜的绝招。 |
举世混浊 | 举:全。混浊:不清明。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。比喻世道昏暗。 |
遁世离俗 |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。 |
惜指失掌 | 惜:吝惜。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。比喻因小失大。 |
杀鸡取卵 | 杀了鸡取出鸡蛋。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;而损害长远的利益。 |
促膝谈心 | 促:挨近;促膝:膝盖挨近膝盖。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;亲密地交谈心里话。 |
不得而知 | 得:能够。无从知道。 |
花言巧语 |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。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;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。 |
青云直上 | 青云:指青天。直线上升;向高空飞腾直上。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。 |
缠绵悱恻 | 缠绵: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;悱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无法排遣。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。也作“悱恻缠绵”。 |
鬼头鬼脑 | 形容举止诡秘;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黑不溜秋 | 形容黑得很难看。 |
战天斗地 | 战、斗:泛指斗争。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。 |
心旷神怡 | 心境开阔;精神愉快。旷:空阔;怡:愉快。 |
共商国是 |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 |
动魄惊心 | 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 |
时不我待 |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。指要抓紧时间。 |
叫苦连天 |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。 |
度德量力 | 度:衡量。衡量自己的品德;估计自己的能力。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。 |
时运亨通 | 指时运好,诸事顺利。 |
密锣紧鼓 | 锣声紧,鼓点密。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、声势。 |
性命攸关 | 攸:所。形容事关重大,非常紧要 |
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 | 平生:有生以来;亏心:违背良心。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,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。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,心地坦然。 |
风风雨雨 | 刮风下雨,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。 |
义不容辞 | 义:道义;容:允许。辞:推辞。道义上不允许推辞。 |